【独家】卖套学区房赔了200万!让房主崩溃的还不止这些
北京时间记者 杨凤临 报道)北京市西城区的刘先生将一套位于金融街的学区房,以550万的价格卖给了李先生。不料,李先生在交款过户后竟然发现房子少了17平方米。李先生遂将刘先生告上法庭。日前,法院一审判决刘先生赔偿李先生200余万购房款。
败诉的刘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当初购房协议以及房产证上均显示面积为44.86平米的房子,怎么就凭空“蒸发”了近17平方米?近日,北京时间记者跟随刘先生多方辗转,走访多个单位、部门。售房单位称,出现这种情况属于测绘部门测绘错误;而测绘部门认为,售房单位将刘先生此前房屋中的17平米划拨给了其隔壁住户,涉嫌“一房两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套学区房面积蒸发17平米
事情要从11年前说起。
2006年6月,已有20余年工龄的刘先生,根据当时的房改政策从他所在的单位购买了一套住房,双方签署的购房协议书上显示,该房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总建筑面积为44.86平米。同年11月,刘先生拿到了房屋所有权证,上面也显示刘先生购买的是1居室,建筑面积是44.86平米。
刘先生与单位签订的购房协议,协议显示购房面积为44.86平米。
房产证上附的房屋登记表显示该房屋为1居室,面积是44.86平米。
后来这套房屋成为炙手可热的学区房,房价升到每平米十几万元。
2015年,刘先生通过某房地产中介将这套房屋卖给了李先生。“其间,李先生委托家人看过两三次房,看时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刘先生拿出与李先生签署的购房协议给北京时间记者,记者看到,协议中,双方约定李先生购买刘先生的建筑面积为44.86平米的涉案房屋,购房款共计550余万元。
刘先生与李先生通过房屋中介签订的购房合同,也显示房屋面积为44.86平米。
2016年1月,双方办理完过户手续,李先生取得的不动产权证书上同样载明了建筑面积为44.86平米。
令刘先生倍感意外的是,2016年3月,李先生将他和房地产中介告上法庭,称“房屋面积与产权登记不符”,要求刘先生“将减少面积的房价款予以返还”,并称房地产中介没有披露面积缺失的事实,“存在隐瞒重要事实的行为”,应承担赔偿责任。
据悉,案件在审理期间,法官亲自去现场查看过,随后李先生撤诉。
“我跟单位买的房子,面积房本上写的清清楚楚,怎么可能少呢?”刘先生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他认为李先生是无理取闹。
然而,今年3月,李先生再次将刘先生诉至法院,他还拿出了2016年12月27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为其发放的新房屋产权证作为证据,该证显示房屋建筑面积变为28.27平米。
李先生向法院提交的房屋登记表,同一套住房面积变为28.27平米。
原来,李先生发现他购买的房屋与楼上格局不一致,于是申请重新测绘。2016年7月,西城区房地产测绘一所出具的测量结果显示,该房屋建筑面积为28.27平米;但耐人寻味的是,刘先生原本房本上44.86平米的测绘面积也来自该测绘所。
2017年3月13日,西城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李先生认为,他在购买房屋时存在重大误解,因此多支付了购房款。依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的合同变更权,按照实际面积变更合同价款,要求刘先生返还其支付的购房款200余万元。
“李先生一定是办了个假房本!”刘先生对于李先生的起诉不以为然,不料,开庭3天后,西城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支持了原告李先生的诉讼请求,判决刘先生败诉,要求刘先生返还李先生购房款200余万元。
据刘先生的代理律师范辰介绍,在一审审理阶段,刘先生曾向法院申请追加售房单位以及市国土资源局西城分局为被告,但一审法官直接当场驳回申请,也未说明驳回理由。
“我没有丝毫欺瞒和任何过错,当时,李先生也多次实地看房,并认可房屋的面积。”刘先生不服,目前已向北京市二中院提起上诉。
“法官去售房单位和测绘所调一下档案,或者去国土资源局了解一下,就能弄清楚情况。但法官却拒绝调查,仅凭购房合同和李先生的说法,就在3天内匆匆作出判决。”刘先生表示不满。
“太蹊跷了,我从业多年,代理的房产纠纷案子很多,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案子!今年3月13日开庭,不查清房屋面积‘变少’的原因,仅仅间隔了两天时间就作出判决。为什么如此匆忙?”范辰律师说。
售房者:没有过错为何要赔200万?
现年54岁的刘先生,是某单位下属物业公司的一名员工。“直到接到法院通知,我才知道我成被告了,但当时我自信一定会赢。”对于一审判决,刘先生至今仍觉得跟做梦一样,连日来的焦虑,使他增加了不少白头发。
刘先生站在涉案房屋楼下,百感交集。 北京时间 记者杨凤临 摄
刘先生告诉北京时间记者,他的家庭经济条件很一般,这套房屋是家中唯一值钱的财产。 “房子买了以后就出租了,为的是赚点房租补贴家用,我仍然住在单位宿舍。后来儿子结婚,才考虑把这处房屋卖掉。”刘先生说,售房所得的550余万,全部被用来给儿子买婚房。目前,家里几乎没有积蓄,200多万的债务对他来说犹如天文数字。
“协议是跟单位签的,房本也是正规的,我没有任何过错,怎么就要赔200多万呢?”刘先生愁坏了。
记者走访:涉案房屋与邻居疑似曾有门相通
2017年4月21日,北京时间记者跟随刘先生以及范辰律师前往西城区,实地查看了涉案房屋。
涉案房屋就在这栋老楼里。 北京时间 记者杨凤临 拍摄
记者发现,这是一套老旧的一居室,进门左手边是一间卧室,卧室右侧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而进门右手处的一堵墙上有明显的凹陷,轻轻敲击,听声音感觉墙体像是空的。凹陷的部分像是一扇门,但又比其他房门高一些。
涉案房屋位于进门右手处的一堵墙上有明显的凹陷。北京时间记者 杨凤临拍摄
“单位分给我的是1间房,房本上也显示1间房。单位分的是老房子,根据购房者的级别存在打隔断的情况,我之前也就没有在意过。”被起诉后,再次查看这套房屋,刘先生怀疑自己购买的房屋被邻居占了一间。
于是,刘先生带着记者敲开了隔壁邻居的门。对方称从中介处租得该房屋,不认识房主,也不了解房屋的具体情况。记者发现这是一套3居室,与涉事房屋紧邻的是一间卧室,在涉案房屋的凹陷处的位置,墙面微微泛黄,疑似曾经有扇门。但涉事房屋邻居家现由租户居住,该租户拒绝了刘先生及记者拍照取证的申请。
房屋中介:早知道打死也不卖
4月21日中午,北京时间记者以刘先生家属的名义致电售房中介,经纪人王先生表示,当时带客户看房时涉事房屋是1居室,因为房间内有租户、摆有不少家具、家电,所以没有仔细查看。
当被问到作为专业人士,看房时是否对房屋面积产生怀疑时,王先生说:“你自己的房子你自己都不清楚情况,我怎么知道,房本上写的就是44.86平米,我也不可能专门去测量一下。”
经纪人还说:“我要是早知道44平米的房子只有20多平,打死我也不卖这套房子。”
那么房屋中介是否没有尽量审核义务呢?王先生建议起诉到法院,由法院来认定中介是否担责。
测绘所:售房单位一房两卖
随后,刘先生与记者前往售房单位。该单位称,由于时间久远,当时经手房改房的工作人员已经退休,档案也没有相关记载,建议去西城区房地产测绘一所了解情况。
4月24日下午,刘先生和北京时间记者来到西城区房地产测绘一所。一名男性工作人员查询档案后告诉刘先生:“我们2003年去测量时,涉事房屋的结构是一个2居室,2016年测量时却发现变成了1居室。我所曾向不动产登记中心查询,发现售房单位曾提交申请书,将涉事房屋邻居家的2居室改成了3居室。因而在新房本上,涉事房屋的面积从44.86平米变成28.27平米。”但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售房单位并未申请将涉事房屋由2居室改为1居室。
“您的购房协议和老房本我们是第一次看到,但老房本上44.86平米的测绘面积也是我们测的,我们不知道售房时只给您(刘先生)了1居室。我认为你们单位在售房时存在问题,涉事房屋与邻居家房屋中间有一间约17平米的房屋,当初既卖给了你们,也卖给隔壁了。”该测绘所工作人员说。
售房单位:测绘所面积算错了
刘先生与北京时间记者又多次联系售房单位。该单位相关负责人称已查到档案,当初卖给刘先生的是1间44.86平米的房子,购房协议和房产证上也写的非常清楚。
“协议和房本都是以测绘为依据来写的。问题就是房管所(应为测绘所,编者注)面积算错了。测绘所两次测量不统一,自己否定自己,肯定是测绘所的责任。”售房单位的一位负责人称。
对于测绘所提出的该单位“一房两卖”的说法,该负责人称:“我不说我们没有责任,我觉得我们、测绘所以及刘先生都有一定责任,但具体谁该承担多少责任,应由法律来认定。法院判我们承担多少责任,我们会履行。”
该负责人建议刘先生通过法律手段,追加售房单位、测绘所为被告。
国土资源局:两个房本均在档案中备案
5月3日上午,刘先生和记者一同来到国土资源局西城分局。当使用档案查询系统,以刘先生提供的涉事房屋地址进行查询时,系统显示仅能查询到一处房产,结构为1居室,面积为44.86平米,并没有李先生所说28.27平米的房屋;然而,蹊跷的是,当以李先生起诉时提交的不动产登记证号码进行查询时,系统却显示房屋为1居室,面积为28.27平米。
为什么同一个地址、同一套房子,在系统里显示存在两个面积相差17平的房本?该局负责档案查询的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不清楚,建议刘先生咨询前台;前台工作人员却称应询问负责档案查询的工作人员。
关于此事,北京时间记者将会持续关注。(来源:北京时间)